您现在的位置:学校首页> 组织机构> 行政部门> 党群工作部> 2022年全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训练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2022年全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训练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时间:2022-05-23   来源:本站   作者:jcdx   点击:671次   编辑:jcdx

2022年520-22日,2022年全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训练学术年会(暨“天华·铖联杯”全国第三届金工/工训青年教师微课教学评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举办。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教育部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工)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领导与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百余名代表和二千多名全国各个学校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

开幕式由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主任孙康宁主持,会议承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理事长曹忠葆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因为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两教指委果断决策,会议转为线上召开,学校严格按照两教指委的要求,克服种种困难,把会议承办成一个“简约、务实、安全”的会议。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改革发展,指出学校长期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学校仍然坚持“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努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和生态重构,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工科基础课教指委副主任、机械基础分教指委主任、清华大学阎绍泽教授代表教指委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需要一批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企业产品研发的世界一流人才,这为机械基础课程和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高校培养人才始终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水平,提高学生对机械工程行业及其发展的认知程度,更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强调本次大会既是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和工程训练实践教育的教学改革成果汇报,又是金工工训青年教师的微课教学研究,通过专家对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授课方法等的指导和点评,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全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训练课程的质量提高,促进教学团队和一流课程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的协同创新。

工程训练教指委秘书长、大连理工大学王永青教授指出,教育部高教司今年的工作要点中强调了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为工作统领,加快完善以“四新”建设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四新”建设要从思想到战略,从战略到目标,要系统的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工程训练目前是全国高校本科生选课量最大、受益面最广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工程训练的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把握住本次微课教学评优比赛的良机,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能力,交流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加快自身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大会报告

1. 报告题目:坚持立德树人、推进金工课程群深度改革

报告专家:孙康宁

所在单位:山东大学

报告简介:通过对立德树人内含的深层次刨析,阐述了对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思考。对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工)课程指导组近年来的工作进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工)课程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专家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工)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主任,山东省高校工程陶瓷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三等奖,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得山东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


2. 报告题目:工程训练线上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专家:王永青

专家所在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报告简介:面向我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的新需求,基于高等教育新教改、新质量、新体系和新文化的“四新”发展范式,引入“大工程”理念,建设工程训练线上资源,可促进新工科与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深度融合。基于面向教师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两个维度,工程训练教指委牵头构建了工程训练虚拟教研室和“云工训”共享平台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线上资源,为广大的工程训练课程授课教师和选课学生服务,助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专家简介: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秘书长,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04专项、重点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参与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报告题目:从金工、工训到工创的转型探索与思考

报告专家:李双寿

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报告简介:回顾了清华大学校内工程训练基地百年发展以及实践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演变,以及从金工、工训到工创的转型实践,分析了如何正确处理工程训练育人的传承与创新。新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影响产业形态、工作范式,对人才能力提出新要求。工程训练应该继续传承行胜于言、真刀真枪的工匠精神,践行融入创客文化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索融“工程能力训练、工程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功能定位。

专家简介:李双寿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副主任、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主任等。研究领域为先进材料成形技术、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工程项目、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等。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奖。发表文章200余篇;主编教材和著作6部,参编教材5部;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


4. 报告题目:坚定“有特色、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努力培养“四有四业”高素质人才

报告专家:陈旭

所在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报告简介:近年来,南航金城学院已成为中国成长较快、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办大学,学校的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都取得了瞩目成绩。总结办学二十余年的经验,主要在于学校能坚持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坚持民航特色发展,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四有四业”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专家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院长,研究员,历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党办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长、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持完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版本的设计和实践,主持学校KAPIV项目和推动实施,推动建立了学校“创意、创新、创造”科创教育模式,学生创新实践和科技竞赛成绩明显提升。多年来,主要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先后承担完成有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重点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重点项目等6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2017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现兼职南京市第十届航空航天学会副理事长,任南京市江宁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5. 报告题目:支撑创新能力培养的工训改革探索

报告专家:蒋建军

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报告简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报告从创新型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要素入手,分析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训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了“工程训练、创新意识、创客精神”辩证统一的建设思想;分析了传统工训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支撑创新能力培养的工训改革思路,介绍了基础工训课程建设、创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框架和做法。

专家简介:蒋建军,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实践训练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担任中国创客联盟的副理事长,西北工训研究会的理事长,工程创客虚拟教研室副主任、西北区虚拟教研组组长,金工虚拟教研室西北区负责人、陕西教研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


6. 报告题目:华东地区研究会工作及华东高校参加中国工创大赛结果汇报

报告专家:胡庆夕

所在单位:上海大学

报告简介:主要汇报华东地区研究会的相关情况,介绍华东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主要汇报教育部中国工创大赛及华东获奖情况,以及中国工创大赛华东地区省赛选拔赛和大赛总决赛补赛相关信息,华东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

专家简介:教授/博导、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机械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华东高校工程训练/金工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工程实践教学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专家、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顾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理事会理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项目等20余项。出版著作4部,国家专利60多项,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130多篇,培养硕士、博士生及博士后88人。主要从事3D打印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等研究。



7. 报告题目:东北地区高校工程训练/金工教学研究会工作汇报

报告专家:李晓舟

所在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报告简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东北地区高校工程训练/金工教学研究会基本情况介绍,研究会近年开展的工作情况及成效,会员单位教学改革与中心建设方面情况及成果,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开展的工作。

专家简介:李晓舟,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区、吉林省高校工程训练/金工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竞赛工作组专家委员;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1984年至今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小零件的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机理研究、加工装备及系统设计研发、加工工艺及检测技术开发等工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多项。


8. 报告题目:“三全育人”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专家:王杰

所在单位: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三全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通过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理念,通过课程探索与实践,可以有效增强师资队伍的育人意识和本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的伟大变革贡献人才力量。

专家简介:现任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主要从事机械结构创新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电磁耦合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作为主编编写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9. 报告题目: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报告专家:魏德强

所在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针对当前创新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搭建了工程基础平台和“三训、四基、五赛”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三式四师五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家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教授,广西教学名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工程训练学科组专家,中国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常务理事,中南地区及港澳特区工程训练学会秘书长,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广西区教学成果奖6项;主编和参编规划教材5部,著写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区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收录及中文核心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8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