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首页> 综合报道> 课程思政,基础课老师这样做(五)
课程思政,基础课老师这样做(五)
时间:2020-06-16   来源:本站   作者:jcdx   点击:3067次   编辑:jcdx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此,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特别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征集活动,摘编了其中部分老师的思考和感悟,以启发老师们对课程思政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推动课程与思政的同向同行。

 

思政老师  陈向阳

课程思政的内涵

什么是课程思政呢?课程思政,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大学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牢牢掌握的思想武器。大学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其与思政课形成综合育人的“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
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对工学类专业课程而言,要特别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从而取得更好的课程思政成效。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有益做法。

 

思政老师  王敏

 

课程思政的方法

课程思政是需要设计的。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道德需求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将“思政”目标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设计的核心是融合。要使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力育人”。就要解决好专业课和思政课的融合问题,绝不能硬生生地“嫁接”,而是要巧妙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受其中的德育内涵,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巧妙进行价值观、思想和情感的提炼:如科学家的精神,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哲学观点,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美育价值等。促进学生对相关文化的认同、情感的共鸣,激发专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设计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能够将课程上的既有“思政课”的味道,又没有“思政课”的痕迹,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对教师育人能力的考验,也是新时代教师的责任担当。教师应该具有思政意识,具有思政的敏感点,才能引导出学生对问题、文化、情感的激发点,从而促进自生情感变为内化情感,实现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任重而道远。各门课程需要一起携手探索,将“课程思政”的建设落地、落实,同向同行,共融共通,共同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