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首页> 综合报道> 课程思政,基础课老师这样做(四)
课程思政,基础课老师这样做(四)
时间:2020-06-12   来源:本站   作者:jcdx   点击:3290次   编辑:jcdx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此,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特别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征集活动,摘编了其中部分老师的思考和感悟,以启发老师们对课程思政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推动课程与思政的同向同行。


特聘教授  张应二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育人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立德树人的工作,贯穿在高等学校的全部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进行育人的同时,其他各门课程也都要挖掘、渗透“育人”元素,形成与思政课程育人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思想: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如今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即将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使命,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要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近年来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以及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其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单纯的依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是不够的,无论是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加强课堂监管,完善教学评价,都只是提升实效性的一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求全课程育人,所有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与主渠道同向同行。只有深入挖掘其他各门课程里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各门课程育人的艺术与可行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